1) 嘉南大圳之父?  a) 伊藤博文  b) 林獻堂  c) 八田與一  d) 蔣渭水 2) 臺灣在日治時期最重要的水利工程,是下列何者?  a) 八堡圳  b) 瑠公圳  c) 曹公圳  d) 嘉南大圳 3) 日治時期的基隆港,是下列何處與臺灣之間聯繫的門戶?  a) 香港  b) 美國  c) 日本  d) 泰國 4) 臺灣在日治時期開採的煤礦和金礦,主要在哪個區域?  a) 北部  b) 南部  c) 西部  d) 東部 5) 下列哪一個港口在日治時期是日本與臺灣聯繫的門戶?  a) 淡水港  b) 艋舺港  c) 安平港  d) 基隆港 6) 嘉南大圳位於下列哪一個地方,使當地成為臺灣最重要的糧倉?  a) 嘉南平原  b) 屏東平原  c) 花東縱谷平原  d) 宜蘭平原 7) 日本統治臺灣所進行的建設,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a) 興建港口  b) 修築二沙灣炮臺  c) 興建糖廠  d) 興建水利設施 8) 日治時期哪種措施可以促進人們的交流,讓貨物輸出與輸入更加便利?  a) 開發山林資源  b) 警察制度  c) 農業發展  d) 交通建設 9) 日治時期日本人為了發展臺灣的農業,實施下列哪一項措施?  a) 種植珍貴林木  b) 興建港口和鐵路  c) 發行貨幣  d) 興建水利設施 10) 日治時期設立的糖業試驗場,主要目的是用來作為下列哪一項用途?  a) 供民眾休閒觀光  b) 從事糖業改良  c) 測試糖廠設備  d) 減少蔗糖產量 11) 下列哪一項不是日治時期的建設?  a) 高雄火車站  b) 嘉南大圳  c) 橋仔頭糖廠  d) 金廣福公館 12) 日本統治臺灣以後,積極從事什麼措施,加速了臺灣農業的現代化?  a) 生物科技  b) 水利建設  c) 都市政策  d) 民族融合 13) 下列何者不是 總督府在臺灣開發的自然資源之一?  a) 樟樹  b) 金礦  c) 鹿皮  d) 木材 14) 日本統治臺灣期間,在臺灣展開許多的建設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a) 安定社會秩序  b) 鎮壓抗日活動  c) 獲取經濟利益  d) 建設臺灣繁榮 15) 臺灣糖業鐵路的火車俗稱「五分車」、「五分仔車」,通常主要用來運送什麼作物?  a) 稻米  b) 棉花  c) 檳榔  d) 甘蔗 16) 近年來臺灣糖業逐漸轉型,糖廠朝向什麼方向發展?  a) 研發中心  b) 休閒觀光  c) 教育單位  d) 私人產業 17) 下列何者不是在日治時期所興建的?  a) 基隆燈塔  b) 嘉南大圳  c) 八通關古道  d) 橋仔頭糖廠 18) 日治時期,基隆港與高雄港的整建主要是為了什麼?  a) 輸出相關物產  b) 臺灣戰略地位  c) 進行經濟制裁  d) 提高觀光價值。

康軒5下社會3-1日治建設練習

排行榜

視覺風格

選項

切換範本

恢復自動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