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附圖為聳立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的自由女神像,她是法國於西元1876年,贈送給美國獨立建國一百周年的禮物。請問:自由女神左手抱的書板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 聖經 b) 人權宣言 c) 獨立宣言 d) 美國憲法 2) 西元177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茶葉船自波士頓入港後,有一群打扮成印地安人和黑人的民眾將船上342箱的茶葉丟進海中,此為「波士頓茶葉事件」。請問:此事件發生的背景為何? a) 茶葉未種稙當地有損當地民眾利益 b) 表達北美民眾與法國合作的決心 c) 英國要求百姓藉此事件表明心聲 d) 對英國強徵新稅政策不滿 3) 十九世紀初期,有位革命家趁拿破崙占領伊比利半島的時機,反抗在美洲的殖民統治,在美洲各地領導獨立戰爭,被譽為美洲的解放者,請問下列選項中何者最有可能是此革命家? a) 拿破崙 b) 俾斯麥 c) 加富爾 d) 玻利瓦 4) 小史在DISCOVERY頻道上看到介紹列強侵略非洲的節目。請問:他看到的節目名稱最不可能是下列何者? a) 十七世紀 b) 黑暗大陸悲歌 c) 非洲殖民經濟的發展 d) 帝國主義 5) 一個國家利用軍事、政治、經濟或文化的力量去壓迫其他國家或地區,甚至占領土地、建立殖民地,這應是指下列何者的行為? a) 人文主義 b) 帝國主義 c) 共產主義 d) 浪漫主義 6)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爆發成一場世界大戰,除了起因於各國利益的盤根錯節,致使一些火苗就燃起熊熊大火。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已經逐步發展成兩大同盟集團相互對抗,因此只要同盟內部的某個國家向另一同盟陣營發起戰爭行為,同盟的其他國家也就必須向該國開戰,才會逐步發展成世界大戰的局面。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形勢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 三國同盟起初為德奧土三國 b) 三國協約起初為英法俄,之後俄國退出同盟,美國則是加入其中 c)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亞洲國家並沒有參戰 d) 義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原本從協約國陣營轉到同盟國的陣線 7) 下圖為一幅諷刺漫畫,圖中的人是德國人,請問這幅漫畫最有可能在諷刺哪件事情? a) 在德法戰爭中德國被民族主義所綁架 b) 《凡爾賽條約》中對德國要求巨額賠償 c) 國際聯盟缺乏武力,無法維持國際秩序 d) 一戰的戰敗國不得參加巴黎和會 8) 「坦克」又稱戰車,現代陸上作戰的主要武器,有「陸戰之王」的稱號;「毒氣」分為自然界產生和人工製造兩種,其中以人工化學手段製造的毒氣,一般被用於軍事目的,屬於化學武器。這兩種武器最早出現在哪場戰爭中? a) 德法戰爭 b) 一次大戰 c) 二次大戰 d) 甲午戰爭 9) 附圖是一張宣傳海報,由這張海報的內容加以判斷,此海報中出現的情形可能與下列哪個事件的影響有關? a) 第一次世界大戰 b) 美國獨立 c) 德法戰爭 d) 法國大革命 10) 巴黎和會以「十四點原則」為處理戰後事務的指導方針。請問:「十四點原則」是誰提出的? a) 羅斯福 b) 威爾遜 c) 勞合喬治 d) 克里蒙梭 11) 「冷戰」意味著相較於戰爭的「熱戰」而言,並沒有實際的戰爭行為,不過冷戰陣營的雙方仍在許多層面上有所較勁之處,因此在冷戰期間的國際局勢亦是十分險峻,雙方陣營皆怕一個不小心就會擦槍走火,走向「熱戰」的形式。下列關於冷戰的敘述當中,何者選項錯誤? a) 美國為首的國家建立「華沙公約組織」,對抗以蘇聯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b) 會造成冷戰的局面,原因在於雙方陣營皆握有核子武器,並且深怕再次引發世界大戰 c) 冷戰兩方可視為資本主義世界與共產世界兩股勢力的相互對抗 d) 冷戰之下的兩方陣營仍有零星的區域衝突 12)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歐洲殖民勢力衰弱,再加上殖民地本身的民族意識提升,使得他們逐步脫離殖民母國的束縛,成為一個獨立國家。除此之外,這些新興國家在冷戰期間不願意參與美蘇兩大陣營的行列,並且提出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之訴求,形成「第三世界」。請問下列哪個國家不能被視為第三世界的國家? a) 印度 b) 奧地利 c) 印尼 d) 巴西 13) 冷戰結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蘇聯的解體,蘇聯最後一任的領導人嘗試進行一連串政治、經濟、外交的改革行動,並改善與外國之間的關係。最終在西元1991年蘇聯正式解體,原本附屬於蘇聯的加盟國則陸續宣布獨立。請問這位蘇聯的最後一任領導人是誰? a) 戈巴契夫 b) 史達林 c) 列寧 d) 羅斯福 14) 「羅斯福對威爾遜極為景仰,他想恢復威爾遜的夢想――也就是創建一個國際性組織,並依靠它來管理條約和解決衝突,從而消除戰爭――因此他孜孜不倦地為□□打造基礎。而也因為羅斯福的努力,西元1945年創建的□□比西元1919年威爾遜提議創建的組織來得受歡迎。」請問□□應填入什麼? a) 國際聯盟 b) 聯合國 c)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d) 華沙公約組織 15) 「對於美國政府來說,西元1962年10月27日是個『黑色星期六』――因為這一天,蘇聯的核彈頭被部署到□□,一個距離美國海軍基地僅15英里的地方;而美國軍方則通過了全面入侵□□的計畫。兩大強國隨時都有可能動用核武器,地球一度距離毀滅如此接近。」請問□□當中應填上什麼? a) 珍珠港 b) 巴拿馬 c) 古巴 d) 日本 16) 小驛擔任外國歷史短劇的男主角。在劇中,他看到了自己國家的街道上,插滿下圖圖案的旗幟。而後,又從新聞得知原來在戰爭中,外國勢力已入侵。過沒幾年,好不容易戰爭獲勝了,政府又加入華沙公約組織,落入他國的牢籠。請問:小驛最有可能扮演下列哪一身分的人? a) 美國的士兵 b) 比利時的工人 c) 波蘭的記者 d) 西班牙的教師 17) 「柏林圍牆」是冷戰時期的產物,也是哪兩種意識形態對立的象徵? a)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 b) 共產與法西斯主義 c) 啟蒙思想與君權神授 d) 民主政治與共產體制 18) 附圖是一幅示意圖,圖中的「甲」是其他三個事件的主題,此主題為何? a) 冷戰期間的區域衝突 b) 一次大戰前的軍事衝突 c) 蘇聯解體後的美蘇衝突 d) 二次大戰期間的反恐行動 19) 老師講述古代西亞歷史時,提供同學以下法典的內容,請同學們討論。(一)如果一個人毀了一個貴族的眼,他的眼也必須被打瞎。(二)如果他打斷了同等身分人的骨頭,他的骨頭也應被打斷。(三)如果他打瞎一個平民的眼,或打斷骨頭,他應付銀子。(四)如果他打瞎一個奴隸的眼,或打斷骨頭,他應付奴隸身價的半數。(五)如果妻子受丈夫百般虐待,妻子有取回全部嫁妝而回娘家的權利。根據上述資訊,請你判斷以下的說法何者正確? a) 主張傷人者只需付錢賠償 b) 不承認女性的法律地位 c) 主張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d) 蘊含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報復原則 20) 小英研讀《世界宗教史》,書上記載基督教於 11 世紀時第一次大分裂,形成了哪兩個教派?(甲)羅馬公教(乙)祆教(丙)婆羅門教(丁)希臘正教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丁 21) 上古時期有一個鄰近河流的文明,其文明與氣候的變動及河流的水量有密切關係。氣候寒冷時水位下降,農耕者和畜牧者則一同集中於河畔。其王國的盛衰決定於農耕,而農耕則決定於河流定期氾濫的程度。請問:這是描述下列哪一個古文明? a) 中國古文明 b) 西亞古文明 c) 印度古文明 d) 埃及古文明 22) 現今許多民主國家都設有總統(總理)、國會和各級法院,三者的權力相互制衡。這種體制源自何人的思想? a) 洛克 b) 盧梭 c) 孟德斯鳩 d) 伏爾泰 23) 17 世紀的歐洲,由於科學方法的應用,出現了一場「科學革命」。這一場革命不但促成近代科學的興起,而且改變了人們的思考方式。請問:科學革命的集大成者為下列何人? a) 牛頓 b) 笛卡兒 c) 伽利略 d) 哥白尼 24) 「他是一位藝術家,也是一位科學家,更是一位發明家。除了傳世的畫作《蒙娜麗莎》外,也設計了不少機械、兵器、建築圖樣,更深入探索宇宙真相。走一趟歷史博物館,你將會驚嘆:世間竟有這等奇才!」以上這段話所稱頌的人是誰? a) 米開朗基羅 b) 達文西 c) 拉斐爾 d) 但丁 25) 這個教派在宗教改革之後成立,執行工作時皆以教廷的指示為原則,而且該教派的傳教士遍及非洲、美洲、日本與中國,創辦數以百計的大學與研習會。由上述內容判斷,這應是哪一宗教組織? a) 長老教會 b) 路德教派 c) 英國國教派 d) 耶穌會 26) 「一個人人追求私利的君主國中,任何政治團體其實都有演變為暴政的可能,所以個人自由的維護,有賴於我們透過對政治機構的技巧性設計,特別是透過立法、行政與司法權威的相互區隔,以均衡社會內部的利益糾葛。」上述言論是最適合用於介紹下列哪一主題? a) 中古世紀的教會統治 b) 希臘時代的民主思想 c) 啟蒙時期的政治理想 d) 20 世紀的極權政體 27) 飛飛在書上看到附圖的敘述,可知圖中這個西元 1 世紀的民族最可能為何? a) 希臘人 b) 羅馬人 c) 蘇美人 d) 印度人 28) 現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人民都可以藉由投票的方式直接選出國家的領袖。請問:這種制度最早出現於哪一古文明? a) 中國 b) 埃及 c) 希臘 d) 羅馬 29) 小陸撰寫有關大航海時代的報告,蒐集的資料內容如下:(甲)抵達美洲新大陸(乙)首先繞航地球一周(丙)首先開始尋找新航線(丁)發現好望角。請問:上列哪些是西班牙海外拓殖的內容? a) 丙丁 b) 甲乙 c) 乙丙 d) 甲丁 30) 有「歐洲火藥庫」之稱的地區曾引爆如附圖所示的歷史事件,導致國際衝突。此歷史事件的引爆點在下列哪一地區? a) 伊比利半島 b) 科西嘉島 c) 義大利半島 d) 巴爾幹半島 31) 聯合國如欲派遣和平部隊至阿富汗制裁侵略,必須由下列哪一機構來統籌派兵事宜? a) 大會 b) 安全理事會 c) 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d) 祕書處 32) 在美國芝加哥的街頭上,失業者在救濟站前大排長龍,他們的工廠停工、商店關門、銀行倒閉。請問:這種景象出現在什麼時候? a) 美國獨立建國之初 b)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 c)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 d)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33) 鴉片戰爭時,中國兵敗如山倒,被迫簽下《南京條約》。請問:英國船所以「堅」,炮所以「利」和下列哪一因素相關? a) 工業革命的成果 b) 宗教改革的成果 c) 啟蒙運動的成果 d) 文藝復興的影響 34) 附圖是某個人的演講內容。請問:該名演講者最可能支持何人的學說? a) 孟德斯鳩 b) 達爾文 c) 馬克思 d) 瓦特 35) 下列有關 1814~1815 年維也納會議的敘述,何者錯誤? a) 拿破崙失敗後,為解決當時歐洲問題而召開 b) 維持歐洲各國王室地位 c) 確立「正統原則」 d) 會中決定建立國際和平機構 36) 美國獨立與法國大革命的發生主要受到何者的影響? a) 啟蒙運動 b) 海外擴張 c) 文藝復興 d) 宗教改革 37) 拿破崙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軍事家,其聲勢與他在戰場上的表現相關,下列哪一曲線最適合用來表示拿破崙一生的聲勢權力? a) b) c) d) 38) 1733—1738 年間,凱伊發明了飛梭,提高了織布效率;1738 年,惠特製成了滾筒式紡紗機;1760 年;織布工人哈格里夫斯改造出立式的新型紡紗機,使紡紗效率提高十幾倍……。」以上技術的發展,開啟了下列哪一史事? a) 工業革命 b) 科學革命 c) 海外擴張 d) 啟蒙運動 39) 法國大革命爆發前的法國社會,主要分為哪三種階級? a) 教士、貴族、平民 b) 教士、貴族、軍人 c) 貴族、軍人、平民 d) 貴族、平民、奴隸 40) 「1793 年,法國共和新政府瘋狂追捕異議分子並處死,革命家馬拉因而躲進下水道,但最後卻被他的政敵派出刺客在浴缸中刺殺。畫家為了悼念馬拉之死,將他描繪成了為革命而獻身的殉道者,留下『馬拉之死』的著名畫作。」請問:上述事件最有可能發生在下列何時的法國? a) 路易十六統治下 b) 維也納會議之後 c) 法國大革命恐怖統治 d) 拿破崙稱帝時期

國中歷史總複習(世界史)

Leaderboard

Visual style

Options

Switch template

Continue editing: ?